台灣籃球名宿鍾枝萌

台灣籃球名宿鍾枝萌

台灣籃球的發展,主要是1949到台灣的軍人開始,所有的球隊基本是以不同軍種所組成,例如,聯勤總部的七虎隊(後來不斷改名,蛻變成飛駝隊)、空軍的大鵬隊……

但直到1970年,創辦了威廉瓊斯杯國際籃球邀請賽,籃球風氣開始發揚,而隨着威廉瓊斯杯國際籃球邀請賽的舉辦,也出了不少家喻戶曉的明星球員,例如鍾枝萌。

■台灣家喻戶曉球星

鍾枝萌的大兒子鍾秀鼎的妻子,是BC省自由黨列治文北中選區省議員屈潔冰女兒李天行,算起來,鍾枝萌與屈潔冰是兒女親家。

日前鍾枝萌到溫哥華探親,行程中在屈潔冰的陪同下,也接受了樂活網的採訪。

鍾枝萌曾在1980年到1982年連着三年,參加威廉瓊斯杯國際籃球邀請賽,他以193厘米的身高,力扛當年號稱亞洲第一中鋒的日本巨人,234厘米岡山恭崇的狠勁,透過攝影鏡頭展現出來,令人難忘。

在球員退休後,他曾擔任台灣「中華職籃CBA」泰瑞戰神的總教練,比賽中發現裁判對球員不利的判決,就會衝上去跟裁判「吵架」,十足的火爆脾氣,也讓人印象深刻。

1998年,他也曾率領中華台北男子籃球隊參加第十三屆亞洲運動會,進入21世紀,他也擔任過多支職業籃球隊的總教頭,直到2005年8月。

■支持多引進歸化球員

在訪問中,他坦言,亞洲球員在先天條件上的確不如西方球員,特別是黑人球員,他支持台灣引進(外籍)歸化球員,例如戴維斯。

他進一步指出,亞洲球員在身材上比起西方的球員處於劣勢,這部分體能上可以靠速度來取勝,也可以靠精神和氣勢來彌補,比如說像韓國隊,他們的民族性強,面對高大的球隊不會畏懼,但即使如此,韓國在引進歸化球員上也放寬。

鍾枝萌認為:「台灣引進歸化球員,可以對台灣籃球產生衝擊,壓力越大才能展現出更大的實力,如果一直不去面對高壓的環境,就很難進步。」

大陸經濟實力強,曾經有NBA現役的馬布瑞(Stephon Marbury)去北京打球,帶動了中國籃球的實力,鍾枝萌相信,台灣未來也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引進更多的歸化球員,來提升籃球戰力。

另外,對於這幾年,台灣一些優秀球員紛紛轉戰中國打CBA,例如林志傑、曾文鼎等人,鍾枝萌是樂見其成,「畢竟球員的運動生命很短,當然要爭取更好的打球環境,我相信,在中國職籃的刺激之下,台灣也會跟上腳步,我們要為球員考慮。」

他指出,這幾年亞洲除了日韓菲之外,中東國家的籃球也崛起,但就他觀察,台灣籃球的發展滿快,球員的待遇上提高不少,外流的球員會越來越少,鍾枝萌相信台灣的籃球前途一片光明。

■鼓勵灌籃,但不迷戀

鍾枝萌還聊到灌籃的話題。

台灣籃球員在比賽中灌籃,最早可溯自昝家驤在瓊斯杯的驚天一扣,之後,在鄭志龍帶動風氣之下,灌籃成了台灣籃球的家常便飯,連街頭籃球也常見到「飛人」身影。

鍾枝萌透露,他也曾在比賽中灌籃,那是參加菲律賓的一次邀請賽,他在比賽中灌過一次。也就那麼一次。

他認為早年(在昝家驤之前)的籃球員,不是不想灌籃,而是能力做不到,因為身體條件無法支持,現在年輕球員重視重量訓練,體能的確比當年好很多,能夠灌籃的,基本功必然也很紮實,沒有所謂花俏的問題。

鍾枝萌認為,如果能多在比賽中灌籃,可以帶動球隊氣勢,有助贏球,觀眾也欣賞,「這是很好的現象」。

不過,話說回來,鍾枝萌也不贊成彈跳能力強的球員眼中只想灌籃,他說:「如果一個球員灌來灌去,只會灌籃,教練是不會用他的,教練面對一個彈跳能力好的球員,不是只期望他灌籃,還要能夠,也願意搶籃球、敲火鍋才行。」

■帶兵帶心,就是贏家

屈潔冰很難得在一次採訪中擔任「配角」。在聽完鍾枝萌對兩岸籃球的看法之後,她表示,對她未來參政有很大的啟發,「籃球與參政基本一樣,都是要贏,籃球要贏,參政如果選舉選輸了,有再多的理想,也無法服務選民。」

她說,過去三次省選,她都成功當選,下一次省選,未必能贏,「因為選民會想換新面孔,對我是不利的,我想從鍾枝萌身上找到如何在政治上能保持常勝的秘訣。」

其實,鍾枝萌真正「贏」的,不是球場上的勝敗,畢竟,那是兵家常事,他真正贏的,或許是「民心」,這個可能不只是屈潔冰,而是許多從政人士都應該引以為目標的。

鍾枝萌如何贏得民心,從他當年被緯來獵人隊「無預警」的撤換之後,台灣自由時報的一篇分析報道說得最透徹:

鍾枝萌擔任教練近二十年,從甲組泰瑞電子隊時期開始,一向以「紀律嚴明」着稱。他的火爆脾氣不僅球員戒慎恐懼,連對手和裁判都得敬畏三分,幾乎成了鍾枝萌在球場上的招牌。但在爭取球員福利方面,他費盡苦心,因此獲得球員的強力支持。

為了在比賽時爭取有利的條件,鍾枝萌表現得格外強勢,高聲怒罵、踹廣告板,甚至率隊離場罷賽都不陌生。

然而,鍾枝萌率領的球隊(緯來獵人)有着一長串的辛酸史……這段坎坷的歷程中,有太多時間點是鍾枝萌麾下強將跳槽的機會,但球員寧可選擇留下,這是鍾枝萌最成功的地方。

來源:加拿大樂活網

administrator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