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政府一份策略報告指出,少數族裔在加拿大處於不利地位,一些政策正是建基於這個論述而制訂;有華裔學者引數據指出,不同族裔社群之間的收入存在差異,取決因素在於教育程度而非族裔。
聯邦政府今秋在一份長達45頁的2024至2028年反種族主義策略報告中指出:「目的是解決制度性種族主義問題,使我們的社區更加包容和進步。」
據《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 周一 (9日) 報道,加拿大統計局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很多有少數族裔背景的加拿大人都有好發展,平均表現甚至優於同齡的白人。菲沙研究院 (Fraser Institute) 兼任學者劉馬修 (Matthew Lau,譯音) 認為,這正好反駁了政府報告提出少數族裔受到制度性壓迫的觀點。
統計局的研究是以1996及200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為基礎,使用T1和T4報稅表及其他資料,計算在加拿大出生的白人、南亞裔、華裔和黑人四個種族群體的男性和女性,在20年間的累計收入,結果發現少數族裔的收入高於整體人口。
●關鍵在於教育程度
具體來說,在加拿大出生的男性中,以華裔在20年間的平均累計收入為最高 (以 2019年幣值計,達158萬元),第二是南亞裔 (151萬元),之後是白人 (131萬元),以及黑人 (106萬元)。
劉認為,如果華裔和南亞裔男性在賺取收入方面的能力高於白人男性,那就很難得出少數族裔受到制度性種族歧視的結論。
他說:「那麼反過來說呢?數據有沒有顯示加拿大對白人男性存在制度性的種族歧視呢?沒有。」
他引述統計局在11月底發表的報告指出:「華裔及南亞裔男性的教育程度比白人男性為高,而且更有可能從事STEM (科技、工程和數理) 範疇的工作,這是解釋這兩個族裔群體的收入比白人男性高的最主要因素。」
他認為,造成在收入上有差異的因素是教育,而不是種族。沒有確鑿證據顯示僱主給少數族裔的薪酬會低於同等學歷的白人,而且這樣做是違法的。如果加拿大真的存在針對少數族裔的制度性種族歧視,那麼華裔和南亞裔男性就不會在較高薪的STEM行業中佔有較高的比例。
●土生亞裔收入勝白人
統計局在2016年進行的另一項研究,調查了加拿大不同族裔人士的每周收入,數據顯示,跟華裔和南亞裔一樣,土生日裔和韓裔男性的收入也高於白人。
女性的情況也不遑多讓,在十個少數族裔群體中,有七個 (包括華裔、南亞裔、韓裔、日裔、菲律賓裔、其他可察見的少數族裔、阿拉伯或西亞裔) 所得的平均周薪都高於白人。
在加拿大出生的女性中,在未有排除教育和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在20年間累計收入最少的群體是白人 (80萬元),然後是黑人 (82萬元) 和南亞裔 (106萬元),華裔女性的累計收入為最高 (114萬元)。
他表示,收入的數據非但未能證明加拿大是一個令少數族裔處於制度性不利位置的社會,資料顯示的情況正好與此相反。
來源:星島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