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關稅大戰開始之後,說是說兩國之間的角力,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些靠來往兩國的遊客吃飯的免稅店面臨困境。
星島網的一則新聞凸顯了他們的困境,在新布倫瑞克省貝爾維爾(Belleville)經營Woodstock免稅店的斯利普(John Slipp)表示,經營了30多年後,他別無選擇,只能在未來6周內結束營業。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斯利普說他的店裡在夏天一天能接待200多人。
●陸路免稅店情況糟
「早在2017年,我就開始考慮並大聲談論10年後退休的事了。」他說:「由於新冠疫情和當前的形勢,那些退休計劃都泡湯了。我們不得不動用個人積蓄來維持生活。」
現在,他每天只見到約20人。現年59歲的斯利普說,一旦關閉免稅店,他別無選擇,只能尋找其他工作。
斯利普一直住在新布倫瑞克省與美國緬因州接壤的邊境小鎮,他說他從未想過加美關係會發展到如今這般地步。
事實上,不管新冠疫情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美加關稅大戰一打響,只要遊客赴美的意願降低並可見的減少,邊境的免稅店第一個首當其衝。
但相對來講,機場的免稅店稍稍好些,因為機場的免稅店面對的消費者,是往來世界各地的(不僅是美國),數量上大過在美加陸路邊境往來的(基本是美國)。
●解決問題,不是聯邦的支持
斯利普提的一件事更加重了(陸路)邊境的困難,其實這事也不算新聞了,那就是(加美交惡後),美國人對邊境的擔憂更多……美國的移民執法活動讓許多人對旅行和邊境經歷感到恐懼,(同時)加拿大人很憤怒。加拿大人不願前往美國。
這更增加了陸路邊境免稅店倒閉的風險,因此,相信斯利普並非個案。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從美國駕車來加人數與去年6月相比下降了33%。
這對免稅店的銷售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因為免稅店的規定禁止其在國內銷售。但遊客如果覺得划得來,也會來加拿大免稅店採購帶回美國自用或「另做處理」。但若是關稅大戰開打,來加拿大購物未必便宜的情況下,就沒必要再來加拿大這邊的免稅店購物了,就加劇了免稅店的財務問題。
邊境免稅店協會(Frontier Duty Free Association)行政總裁巴雷特(Barbara Barrett)說:「我們的行業只做出口業務,我們100%依賴跨境客流量。」
該協會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如果沒有聯邦政府的支持,三分之一的免稅商店可能會關閉。
但對聯邦政府來講,在與美國打關稅戰的時候,要考慮的方方面面不少,邊境免稅店很難在第一時間端上檯面,只不過,對美國那邊的免稅店,問題差不多,例如,以前很多加拿大人會在周末去美國邊境購物,哪怕只是加個油……
現在,我相信願意再去美國購物的加拿大人肯定少很多,所以,要解決免稅店的問題,與其期待聯邦政府的支持,不如助力美加早日在關稅大戰上叫停來得實際。
來源:微信公號/博覽加拿大 圖源:Glob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