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省長尹大衛(David Eby)周六(5月31日)起展開為期10日的亞洲貿易外訪,說是說「亞洲」,其實就是「東亞」。行程涵蓋日本、南韓及馬來西亞,當然,很容易想得到,這次訪東亞的目標是「商業考量」,主要想拓展對外市場,減低對美國的依賴,並加強與亞太地區的經貿聯繫。
雖然歷任省長都有訪東亞的「習慣」,畢竟按航空飛行距離來講,溫哥華是北美距離東亞最近的大都會,但這次尹大衛的出行,意義很特別的是,正值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對加拿大發動關稅戰的當兒,這次訪問,對卑詩省來講,更是重要。
這次出訪的隨行人員包括農業及食物廳長布嫻妮(Lana Popham)及亞太貿易議會秘書崔保羅(Paul Choi),崔保羅是韓裔,這次的南韓行程,或許能起到推動的效果。
據省府數據,亞太地區預計至2040年將佔全球經濟一半。去年卑詩對該區出口總值超過220億元,當中日本及南韓分別為第三及第四大貿易夥伴。預計2024年兩國貿易額將達56億元。
馬來西亞則排在第16位,貿易額僅1.62億元。布嫻妮表示,貿易成長潛力最大的產業之一是海鮮。
這次行程早於聯邦政府安排首長會議前落實,尹大衛將缺席該會,由律政廳長兼副省長利莎瑪(Niki Sharma)代為出席。他致函聯邦總理卡尼(Mark Carney)指出,本省與聯邦應就四大議題深化合作,包括木材爭議、鐵路及貿易走廊、潔淨能源及礦產、以及可負擔房屋與露宿問題。
尹大衛早前指出,在美國總統加劇貿易壓力下,卑詩須加快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是本省出產的食品、木材、金屬、礦產及液化天然氣均有龐大外需。他形容卑詩可成為加拿大邁向獨立發展的引擎,帶動全國擺脫對美依賴。

不過,我不太明白的是,為什麼行程會排除中國。
根據中國商務部引用加拿大的資料,2024年,卑詩省對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為262.55億加元,占卑詩省貨物貿易總額的20.39%,其中卑詩省對中國出口86.53億加元,占卑詩省出口總額的15.57%;中國是卑詩省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場地位,均僅次於美國。
怎麼看,中國對卑詩省的重要性都超過日本、南韓和馬來西亞。
據說尹大衛此次東亞行,之所以放棄中國,是因為中國在3月20日為報復加拿大對中國鋼鐵、鋁和電動汽車征收25%關稅,對加拿大部分產品、包括海產征收25%關稅。
如果真是如此,只能說尹大衛或者幫他出這餿主意的幕僚欠缺政治智慧,不知是如何在政壇混的。
要注意的一點是,中國的征稅舉動是加拿大先引起的,對卑詩省來講,或許是有點不合理,畢竟那是聯邦的操作,與省府無關,那麼,這次你不是更應該出訪中國,與中國官方人員坐下來好好談嗎!
如果你也覺得合理,對中國的征稅舉動無話可說,那麼何妨也坐下來談,看能否在避不開關稅的情況下,找到兩利的方案。
總之,你不以友善的方式坐下來談,光是你報復來我報復去,非要與中國來個魚死網破,這要如何真正擺脫商業危機,恕我愚昧,實在看不出來。
這次省長率團外訪預定6月10日結束。沒有去中國,我實在對結果不敢抱太大期望,我寧可去寺廟多燒幾炷香,祝卑詩省,省泰民安,或許更有效。
來源:微信公號/博覽加拿大 圖源:卑詩省府、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