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則新聞,提到卑詩緊急衛生服務中心(BC Emergency Health Services)的數據,上周三(3月22日)一天,就收到溫市中心東端多達45宗濫藥個案,數字創新高,對比平日超出兩倍。
知道這事讓我想到什麼嗎?
我想,不只我想到,很多人也都想到了,那就是今年(2023)1月底加拿大衛生部批准卑詩省豁免遵守《受管制藥物與物品法》 (Controlled Drugs and Substances Act) 的事,生效期由2023年1月31日至2026年1月31日止。
也就是說,卑詩省成年人不會因擁有少量(不超過2.5克)特定非法藥物而受到刑事起訴。
將少量毒品非刑事化目的,按卑詩省政府網站的說法是「此舉將有助於消除關於使用毒品的阻礙和污名標籤,幫助人們獲得可以拯救生命的援助和服務」。
45宗濫藥代表的意義,可能有幾種,一,這些人嗑藥嗑得凶,得送醫,如果不嚴重不需送醫,自然就不會列入濫藥。
二,是我比較感興趣的,這45宗濫藥個案中,有沒有死亡者?
數據顯示,本年至今,全省已有超過8500宗濫藥個案,在卑詩省,平均每日有6宗死於使用非法藥物,而卑詩省最多的癮君子在溫中心東媏,那是否表示,上周三一天,溫市中心東端起碼死了幾個人。
不要說是死五六人,只要死一個人,就足夠打臉卑詩省「幫助人們獲得可以拯救生命的援助和服務」的承諾。
令人擔心的則是,在卑詩省政府的網站中提到可以豁免刑事罪的毒品有阿片類毒品 (如海洛因、嗎啡和芬太尼)、霹靂可卡因和可卡因粉、甲基安非他命 (冰毒,簡稱Meth)和MDMA (搖頭丸)。
不過,溫市中心東端的外展員工Kali Sedgemore表示,見到更多如未經批准使用的鎮靜劑藥物甲苯噻嗪Xylazine,也被稱為Tranq,及鎮靜藥物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在濫藥個案中發揮作用。
雖然,省府致力於幫助癮君子避免濫毒死亡,因此強調「攜帶可以挽救生命的納洛酮是非常重要」,但組織Moms Stop the Harm共同創辦人Leslie McBain表示,目前不再只是芬太尼為濫藥主要原因,現時毒品混有相關藥物,解毒劑納洛酮對它不起作用。
我想說的是,省府雖然明訂可豁免刑事化的毒品種類,但在癮君子眼裡,你覺得他/她會去研究手上持有的毒品,是否是可以豁免的嗎?
對癮君子來講,哪種毒嗑了最能讓我爽,我就嗑它,哪有時間管它豁不豁免!
以後是否還要開放更多的毒品種類?
而且,毒品一向不便宜,很多癮君子帶來的麻煩,不只是他自己的健康,還有他的家庭財務,如果他/她想嘗試毒品注射屋內沒有提供的東西的話,就得花錢買,錢從哪裡來,是政府給他/她錢去買嗎?
毒癮的路上,很複雜,也很簡單,複雜的是,毒品就像COVID-19,不斷變異,你永遠也阻止不了毒品種類的「進化」,但COVID-19病毒的變異,有時候會慢慢削弱其致命力,但毒品的「進化」,只可能越來越具致命力。
這時,要杜絕毒癮,方法就比對付COVID-19單純多,就是戒毒(要不要強制,是政府決策人員去考量),抓到再戒,耐心地去戒……
同時,加大力度打擊販毒者……
(最好一經抓到,確定不是冤枉,不是被栽贓,到了法院立刻進入量刑階段,我承認這有點過激,在講究司法程序的加拿大可行性不高。)
但不管如何,也不要拿非刑事化來扯防毒的後腿,能不能早點收回「毒品非刑事化」的成命!
來源:微信公號/博覽加拿大 圖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