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吃太多肉到底會不會造成骨質疏鬆,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醫院等機構的學者,針對現有文獻進行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結果發現,對於罹患骨質疏鬆的老年人,在鈣質攝取充足的前提下,每天攝取大於、等於體重乘以0.8公克的蛋白質(即60公斤的人每天吃48公克蛋白質),不但骨密度增高,骨質流失速度也降低,髖部出現骨折的風險也下降。
這份研究已刊載於《國際骨質疏鬆症》期刊。過去研究發現,平均每增加40克蛋白質的攝取,尿液中鈣質含量就會提升50毫克。後續研究也發現,多吃肉尿液中的鈣質就會增加,這導致學界長期以來主張過多的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鈣質流失進而提高骨質疏鬆的風險。
為了解蛋白質攝取量對成人骨骼健康的異處與風險,歐洲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肌肉骨骼疾病臨床和經濟學會(ESCEO),與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 ,召集來自日內瓦大學醫院等機構的專業人士,針對現有研究進行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結果發現,最佳的骨骼生長與維持骨骼健康,需要充足的蛋白質攝取。現有文獻並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足以證明,提高動植物蛋白質的攝取會導致較高的酸代謝產物負荷(acid load),進而改變骨骼強度。甚至,研究團隊發現在正常範圍內攝取蛋白質,成年人骨密度變化僅有2%至4%。
在患有骨質疏鬆的老年人中,當鈣質攝取量充足時,此時吃進蛋白質的量若大於等於《推薦膳食攝取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RDA);即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0.8克蛋白質的人(60公斤的人每天攝取48克,70公斤的人每天攝取56克),則骨密度更高、骨質流失率減緩,髖部骨折風險也下降。
研究團隊甚至認為,對老年人而言,蛋白質攝取不足可能比過量攝取蛋白質還要嚴重。不過,這仍須長期、對照的隨機測驗,以評估蛋白攝取量對骨折風險的影響。
研究團隊總結,在鈣質攝取足夠的前提下,髖部骨折的風險會因為膳食蛋白質攝取量增加而適度減低。其次,骨密度是骨骼強度的關鍵因素,而這與蛋白質攝取量有一定關聯性。
研究團隊還指出,乳製品中的蛋白質結合鈣,對於骨骼代謝指標(Bone Turnover Markers, BTMs)、骨密度與調鈣素帶來好處;不過,蛋白質對骨骼產生好處,須建立在攝入足夠鈣質的基礎上。
由於沒有直接證據證實蛋白質攝取產生的酸負荷,會改變骨骼強度進而促成骨質疏鬆、骨折。因此,研究團隊建議,對老年人而言,蛋白質攝取不足產生的負面影響遠比攝取過多還嚴重。老年人因補充足夠鈣質與蛋白質,才能對骨質疏鬆、急性或慢性疾病帶來的受傷,帶來預防的笑我。
至於兒童,也應該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與鈣,以促成骨骼最佳生長,並維持日後的骨骼健康。
來源:台灣中國時報